生成中国共产党党史
1921年07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后因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会议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据资料显示,出席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列席会议。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日后中国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1924年01月 ~ 1927年07月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据资料显示,此次合作促成了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6月),许多共产党员如周恩来、恽代英、熊雄等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合作期间,双方共同发动了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1926-1928年),工农运动也得到迅猛发展,如省港大罢工和湖南农民运动。有观点认为,此次合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但也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伏笔。最终,以1927年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集团的“七一五”分共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08月01日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据资料显示,起义于凌晨2时开始,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8月3日起,起义军按原计划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途中遭遇敌军围追堵截,主力在潮汕地区失败,余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后来,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934年10月 ~ 1936年10月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著名的长征。据资料显示,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其他根据地红军如红二、六军团(后合为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进行了长征。长征途中,红军穿越了十多个省份,翻越了包括五岭、乌蒙山、夹金山、梦笔山等在内的众多雪山,跨过了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并穿越了人迹罕至的松潘草地。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被认为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和将台堡地区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7年07月07日 ~ 1945年09月02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后,炮轰宛平城,制造了“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成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迅速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不久之后,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辟了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
1945年08月 ~ 1949年09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43天的谈判,于10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便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内战。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其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此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西北、西南、中南和华南进军,至1949年9月,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已获得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01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资料显示,新中国的国名是在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的,会议还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首都定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1978年12月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据资料显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次全会及其以后逐渐形成,他们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92年01月 ~ 02月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通称“南方谈话”。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关于计划和市场、姓“社”姓“资”的争论困扰着人们。邓小平在谈话中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他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2012年11月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据资料显示,党的十八大是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此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