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AI生成结果
🤖DeepSeek-V3

屈原生活时间线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出身楚国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变法强国却遭排挤流放。在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后,他悲愤投汨罗江而死,其代表作《离骚》《九歌》开创了‘楚辞’文体,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习俗便源于纪念他。
5
事件总数
公元前 340 - 公元前 278
时间跨度
👑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楚辞文学#爱国主义#端午节
生成时间: 2025-11-03

约公元前340年

屈原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他出身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芈,屈为其氏。战国时期楚国正值怀王初期,国力较强,但内部旧贵族势力庞大,外部面临秦国东扩的威胁。屈原自幼接受良好教育,精通文史、辞令,据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记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有观点认为其出生年份存在争议,学界常见推断为公元前340年至前339年间。这一时期楚国文化繁荣,巫风盛行,为屈原后期创作《楚辞》奠定文化基础。

约公元前318年

屈原约于二十余岁时出任楚怀王左徒,据《史记》载,他“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此时楚国联合齐、魏等国发动“五国伐秦”,屈原参与外交谋划,主张联齐抗秦。他主持修订楚国法令,据《离骚》“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可窥其变法思想。有学者认为其改革涉及限制贵族特权、选拔贤才等,触动了旧贵族利益。这一时期他举荐人才、整顿吏治,为楚国强盛带来希望,但也埋下与上官大夫等保守派矛盾的伏笔。

约公元前313年

屈原遭谗言被贬为三闾大夫,据《史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因嫉妒屈原才能,在楚怀王面前诬陷其“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将其调任主管宗室子弟教育的闲职。此时秦国张仪赴楚提出“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以破坏齐楚联盟,屈原力谏不可轻信,但怀王最终受骗与齐断交。有观点认为这是屈原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楚国自此陷入外交孤立。他在三闾大夫任上作《九章·惜诵》等诗篇,抒发“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的愤懑。

约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受秦昭襄王诱骗赴武关会盟,屈原疾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但怀王幼子子兰等主张赴约。怀王入秦后即被扣押,最终客死咸阳。顷襄王即位后,子兰任令尹,屈原因直言批评权贵被流放至江南地区。据《楚辞·渔父》记载,他行至沅湘流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流放期间他接触民间巫歌俚曲,创作《九歌》等作品,将个人命运与楚地文化融合。有学者考证其流放路线经鄂渚、洞庭湖,最后抵达溆浦,这一阶段成为其文学创作高峰时期。

约公元前286年 ~ 约公元前278年

屈原在长期流放中完成《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离骚》全诗373句,2490字,开创“骚体”诗歌形式,运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抒发“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情怀。据《汉书·艺文志》载,屈原作品共25篇。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闻讯作《哀郢》悲叹“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有观点认为他此时已从辰阳返回汨罗江附近,目睹国破之痛,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殉国。据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民间划龙舟、投粽子习俗即源于纪念屈原。

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